發現大絲路:小主播廖科溢的大冒險







網路購物買東西真的方便,全天24小時無國界,沒有時間/空間限制。

之前在購買的;輕易貨比三家,找到最低價;而且不用自己拿,貨物親自送上門。(〞︶〝*)


所以實用又實在;讓小編不得不在這推薦給各位朋友們





另外分享以下這間賣手機鋼化玻璃保護貼清水殼店家,老闆人還不錯蠻隨和的;而且手機包覆後即可以保持原手機造型又有保護效果。所以小編分享給各位朋友喔!!



產品功能:


  • 金鐘獎行腳節目最佳主持人廖科溢的第1本書;


  • 亞洲衛星電視《發現大絲路》四段絲路精華之旅。




產品描述:



發現大絲路:小主播廖科溢的大冒險









金鐘獎行腳節目最佳主持人廖科溢的第1本書;

亞洲衛星電視《發現大絲路》四段絲路精華之旅。



內容簡介









從主播意外轉當行腳節目主持人,廖科溢說:

「我不僅是走在一條歷史上最輝煌的路,也走出了一條,我,真正想要走的路。」

請聆聽,廖科溢關於大絲路的內心獨白

中國/中亞/伊朗/尼泊爾/印度/馬來西亞/南非

珍惜在絲路踏上的每一步,

那是廖科溢乘載最多夢想、最多心力的所在。

旅行,是一種實踐夢想的方式,同時也能發現內心蛻變的契機。

廖科溢帶領讀者從西安出發,經過中國段、中亞五國到土耳其;跟著海上絲路的商路,經由泉州、馬來西亞,遠訪南非。

造訪一個個異國、在那些璀璨文明交會之處,重新發掘那些風景下的人文地景、宗教與世俗,看看他們現今模樣與舊有風華;

認識一座城市、結交一位朋友、品嘗一口美食,在清真寺、巴扎與商旅間行走,體驗從各地絢爛的文化。

重新去體驗、融入不一樣的環境;不僅開眼界,也試著解讀出內心的感受,和陌生的國度,融合、交織出一段美妙的回憶。

這些都是廖科溢的,絲路筆記。

名人推薦

資深部落客/國際領隊 工頭堅

作家 王盛弘

臺視主播 林益如

中視主播 哈遠儀

客家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陳明珠

旅行文學作者 船橋彰

作家/自由時報花編副刊主編 彭樹君

知名主播 羅瑞誠 真誠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廖科溢

寰宇新聞台主播、亞洲旅遊台《發現大絲路》、《北緯三十度》主持人。

入圍2013年第48屆金鐘獎行腳類節目主持人獎,並榮獲2014年第49屆金鐘獎行腳類節目主持人獎。



用雙腳走過陸上絲路、茶馬古道、探訪海上絲路。

正在探訪北緯三十度的神秘地帶,繼續探索這個世界。

不是坐在主播檯前,就是走在旅途上;不是在遠方行進,就是在電腦前寫書。

臉書粉絲團請搜尋:「走在絲路上的小主播 廖科溢」



目錄









序/踏上夢想的第一里路



Chapter 01 中國

起點,就從千年古都開始

無字碑下的遙想

歸隱在長安

放下手機,一同品嘗美食話家常

天馬故鄉烏孫國

豪邁大口咬下的美味

黃河水畔的蘭州風光

我的沙漠初體驗

泉州探尋海絲文化



Chapter 02 中亞/伊朗

記憶中,於吉爾吉斯那口通透的呼吸

在草原與絲路文化相會

穿街走巷布哈拉古城

希瓦古城,傳說中的花剌子模

初訪德黑蘭

德黑蘭,二十四小時的城市面貌

在亞茲德尋找拜火教遺跡

卡尚飄揚玫瑰香



Chapter 03 土耳其

一杯紅茶的幸福

難忘的伊斯坦堡風情

湛藍天空下的番紅花城

迷途在卡帕多起亞

離開地球表面的寧靜時刻



Chapter 04 尼泊爾/印度

穿梭在滿天神佛的加德滿都

拐個彎,在尼泊爾的森林探險

在加爾各答體驗旅行的種種心情

大吉嶺下的茶鄉秘境

登大吉嶺一窺喜馬拉雅山的壯闊

在印度找尋中國鐵鍋



Chapter 05 馬來西亞/南非

檳城角落尋華人移民足跡

散步檳城嘗美食

擁抱開普敦最美的藍天

南非當偵探找找鄭和村

勇闖熱情奔放的黑人區

鄭和走過的好望角

愛上野性非洲的致命吸引力



Column

軟硬臥的移動時刻

在絲路找「茶」,樂此不疲

信仰的感動時刻













作者序

踏上夢想的第一里路

「旅行,可以有很多種選擇,可以輕鬆,可以寫意,可以瘋狂,可以浪漫。而我,有個長久以來許下的心願,我要找一條路,一條歷史上最輝煌的路。」

每趟旅程出發前,總是喃喃自語,反覆念著這段出現在節目片頭的slogan ;這段話是我勇敢踏上旅途的原動力,讓我走在「絲路」上,也走出了一條,我,真正想要走的路。

對於「絲路」一詞,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從歷史課本認識,無論是「張騫通西域」,亦或是「唐僧往西天取經」,都讓我當時稚嫩的心靈,對「絲路」充滿憧憬。我常想,有朝一日假若真的讓我踏上這條「絲綢之路」,會是懷抱著什麼樣的目的出發?是為了實現夢想?還是自我放逐,當起背包客體驗人生?畢竟,旅行對當時的我來說,還是得「出師有名」,外帶那麼一丁點兒的勇氣。

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我走了一趟多年的夢想?

話說某天,下了主播檯,手持著當年在中國北京旅遊時買的一把紙扇,就這麼搧著搧著,彷彿搧出了點中國味;恰巧這一幕,映入老闆眼簾,跟我說了一個有關「絲路」的節目企劃。不得不承認,人生的安排確實巧妙,當下不假思索,決定接下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話說回來,我真的會主持嗎?儘管內心誠惶誠恐,但,看在這條夢想大道的份上,先答應再說;反正「邊學邊做,一學就會」,正是我人生旅途中,最擅長的一件事。

就這樣,我踏上了可以說是改變我人生的一條路。

談到旅行,總該先要有個起點?絲路,究竟該從哪兒開始算起?許多人談起絲路,總認為就是從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進入西域,接著再翻越蔥嶺,貫穿中亞各國,延伸到歐洲。這條絲路,通稱為北絲路,或是「西域絲綢之路」;但廣義來說,「絲路」不只一條,像是從成都出發的「蜀身毒道」,從四川,經由雲南、西藏,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遠至中亞、歐洲各國。這條以經商為主的商道,稱為「西南古道」,又稱之為「西南絲綢之路」,比起「西域絲綢之路」還要來得更早。另外,還有從泉州、廣州出發,搭船往南洋,繞過麻六甲海峽,經印度、中東,最後抵達歐洲,甚至非洲,這條絲路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光從地圖上看這幾段路線,仔細算一算得行經的國家,想走上一趟絲路,可真得花上一番功夫;然而《發現大絲路》節目,就這麼一路從北絲路,拍攝到南絲路,再走海上絲路。三年半的時間,走過十四個國家,造訪過上百座城市。每一段旅程,都有無數故事。

這條絲路旅程對我來說,「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內容連載









<放下手機,一同品嘗美食話家常>



究竟什麼樣的食物,稱得上美味?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腦袋釋放出飽足感,肚子也吃到有那麼點撐,但嘴巴卻是停不下來;一口接著一口,就是捨不得放過碗盤中,讓人食指大動的美好滋味?



導演曾告訴我,「西安就像是泡在水盆羊肉裡的羊肉般,經歷了千年洗禮,還是那麼的有味道」,這句話比喻得確實挺恰當,尤其在我品嘗過「水盆羊肉」這道在地料理後,特別認同。



說起這道平民美食,起源於明朝崇禎年間,又稱「六月鮮」,慈禧太后賜名「美而美」,是西安夏季應時小吃,據傳是從千年前的羊羹(是真的羊做的羹,而非甜點)發展而來。這道料理聞起來羊味兒十足,嘗起來,肉質鮮嫩軟爛、湯頭清爽不膩。但如果不是特別喜愛羊羶味的人,可試著佐以青蒜、香菜、泡菜等來蓋過部分羊味兒,風味尤佳。



如果覺得單吃一碗水盆羊肉,還不能滿足味蕾,建議再搭配一份「肉夾饃」,絕對能讓人吃得過癮。「肉夾饃」所使用的饃叫「白吉饃」,西安的做法、吃法,最為正宗。



一般使用吊爐木炭烤饃,製作饃的麵糰是發麵,得揉上一段時間,比較費工,等待饃熟出鍋後,夾上臘汁肉,咬上一口,饃酥肉香,保證意猶未盡。只要看到有肉夾饃店,附近街道上來往的民眾,手上都會拿著一份,嘴巴上吃得津津有味,相當受到歡迎。來了一趟西安,好生羨慕當地的老饕,盡享地利之便,隨處都能嘗遍美味。



而西安堪稱是絲路飲食文化交會處,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多不勝數。無論泡饃、麵食、烤肉,樣樣吃得到,樣樣都精采。以泡饃來說,煮法就有多種,一種是:乾泡,要求煮完的饃,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後,碗內無湯、無饃、也無肉。另外一種,稱為:口湯,一口饃咬起來,酥綿光滑,吃完後,碗內會僅僅剩下一口湯。還有一種叫水圍城,顧名思義,盛在碗中,饃在中間,湯汁在周圍,湯多饃散。最後單走,就是不把饃掰開,直接配著羊肉湯食用。



品嘗一碗西安的牛羊肉泡饃,或是葫蘆頭泡饃,都是我人生中的初體驗,就「初體驗」來說,無論是好壞,第一次的經驗,都足以讓人一輩子印象深刻。泡饃,讓我嘗上一口,回味無窮,就像是初戀的味道般,多年後,依舊想念。泡饃除了味道好,西安人那種「掰饃話家常」的特殊飲食文化,也讓我著迷。

聚餐時,點上一碗泡饃,就得乖乖坐在飯桌前,將饃掰成一粒粒黃豆般大小,至少要花上十到十五分鐘,讓人無法低頭上網滑手機,只得和鄰座的親朋好友,閒話家常,促進彼此間的感情,因此,如果真的想好好聊個天、想靜下心對話,吃泡饃,肯定會是個好選擇。



<我的沙漠初體驗>



翻開地圖、轉動地球儀,手指頭依循著絲路路線游移,腦袋裡對於即將前往的陌生國度,不禁多了份想像,但內心最期待看到的景象,是沙漠。



沙漠,對於生長在臺灣的我來說,自然感到好奇、陌生,透過電影、書籍的認識,沙漠總帶點神秘感與危險性,讓自己內心潛藏的探險因子雀躍不已。當火車從蘭州駛向河西走廊,車窗外戈壁灘的荒蕪景觀,讓我看得目瞪口呆,驚呼連連。導演看到我這都市佬的驚訝表情,還不忘向我炫耀一番,述說著過去造訪沙漠的經驗。



記得導演問我,如果來到沙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當時曾想像用力抓一把沙,舉起手看著沙子從指縫中流逝,或抓一把沙,向空中揮灑,並多愁善感地分享一段沙漠初體驗的感動。另外也希望能騎上駱駝,來趟穿越沙漠之旅。



初次接觸沙漠是在嘉峪關,站在西面城門關口,往前一步就是踏進西域,映入眼的是看不到盡頭的戈壁灘;由於當時正值冬末春初交替之際,仍處零下四度低溫,迎面刮來凜冽寒風,讓臉頰略感刺痛。每一口呼吸還得停頓一會兒,溫潤吸入鼻腔裡的冷空氣;遙想當年無數歷史人物、百姓,要踏上這段沙漠旅程,需要何等勇氣?走出關外的每一步,更顯現出將奮力走完絲路的堅定決心,這一刻,真實感受到自己,原來也有著不平凡的念頭。



所謂登高望遠,想看得更遠就得爬上更高處,來到同樣是明朝修建的懸臂長城。望著近一公里外的至高點,原本和夥伴打算要一股作氣登頂,看似不遠,但這段石階竟然爬得氣喘吁吁,雖然不至頭眼昏花,但兩腿直發軟,有些不聽使喚;夥伴們不喊累,卻很有默契地走走停停,彼此相互拍照,最後一段連續百公尺階梯,可還是得咬緊牙根硬撐,手腳並用地爬上最高點。



登上懸臂長城,先調整著呼吸節奏,同時向城墩靠近,細細感受眼前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原本想登高一呼,卻被眼前景觀震撼到說不出話,除了遼闊、壯觀之外,實在找不到更洽當的形容詞,而老天似乎有意給了我們一片陰沉沉的天色,讓戈壁灘顯得格外滄桑、荒涼。

嘉峪關外的戈壁灘,和印象中的沙漠仍有些出入,除了沙,還有隆起的石丘,以及耐旱植被,直到造訪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總算見識到心中真正渴望的沙漠景觀。為了拍出在沙漠中行走的孤獨感,並遠眺沙丘另一端的月牙泉,這回得自個兒登上沙丘,沿稜線往高處走。



踏在沙丘上的感覺很新鮮,有別於在海灘上漫步;沙漠的沙,感覺格外鬆軟、乾燥、潔淨,興奮的心情讓我加快腳步;走到大腿微酸,才回首看看來時路,卻驚覺根本沒走多遠,當下意識到原來只要往前踏一步,便陷落半步,腳步踏越重,陷越多;就這麼在沙丘上走出心得,唯一訣竅就是放輕腳步,別用力下踩。但這段路確實走得有點孤單,耳邊除了風聲還是風聲,只能跟自己對話;於是邊研究、邊練習、邊揣摩,終於登上高處,向下一望,底下騎駱駝的遊客如螞蟻般大小,估計沙丘高度至少十幾層樓高,挺嚇人的。而傳說中的月牙泉,也清楚地在沙漠中現身。



感受臉頰被風沙刮過的微刺感,同時享受著烈日與冷風並存的矛盾,此刻,置身在最單一色澤的場景,卻擁抱著地表上最美的輪廓。



這就是我內心渴望遇見的,沙漠。



後記:而我當然也如願抓了一大把沙,舉起手對著太陽,看著沙子從指縫中流逝,不過突然一陣風,將沙子灑了我滿臉,還跑到眼睛裡,刺得我直流淚,看來有些浪漫的場景,還是留給想像就好。



<在印度找尋中國鐵鍋>

絲路的旅途中,想像自己是名偵探,從線索中抽絲剝繭,找尋和絲路有關的蛛絲馬跡。往往只因為當地人的一句話,或是一篇報導,就決定花上大半天,甚至幾天的時間,前往陌生的地點追尋、探究;也因此時常碰得一鼻子灰,無功而返,當下只得自嘲這才是冒險的精神。



記得有一回,在南印度的城市庫米利,無意間搜尋到一篇報導,寫著南印城市科蘭,有著中國明朝時期,藉由海上絲路傳入的「中國鐵鍋」存在。腦袋彷彿閃過一道靈光,當晚開會決定前往一探究竟,但這篇報導不但沒註明,是科蘭哪個地方,只說在科蘭的古老香料市集中的雜貨鋪發現的,加上沒附上中國鐵鍋的圖片,這趟大冒險稱得上是海底撈針。

貿貿然的決定,換來一整天的車程,在晚間抵達科蘭,大部分商店都已打烊,只能先尋得落腳處;隔天一大早起床,先問過飯店人員有沒有聽過中國鐵鍋,但答案卻令人失望。飯店人員只說隔了幾條街外,有中國人開的店,可以去碰碰運氣;由於沒有確切地點,只好頂著大熱天步行前往,終於找到幾間中國人開的五金賣場,詢問店員卻問不出任何中國鐵鍋的相關訊息。



我們一行人正躊躇著該不該放棄,說句實在話,當你在旅途中面對決定的關鍵時刻,都是一種煎熬,對節目製作團隊來說,站在製作成本的考量,當然是得盡量避免脫稿演出;對我來說,放棄不能成為一種習慣,它代表著退縮、絕望,有股使命感促使著我就是得莫忘初衷,達成當初設定好的目標。討論過後,大夥決定先訂好下午將前往科欽的車票,再把握最後約四小時空檔,穿梭大街小巷,來個地毯式搜索。



真的只差手上沒拿著放大鏡來找,只要看到商店,就是一間間地看,看到人就是一個個地開口問,沿途走了十幾公里路,不僅體力耗得差不多,看看手錶,時間也耗掉大半,再不折返就怕趕不上大巴;當下決定再問個兩三家店,就差不多得回頭。



進到第二家店前,賣的也是五金貨,但店外頭的地上,擱著一個生鏽的大鐵鍋,看起來就像餐廳裡傳統的炒菜鍋。這個鍋子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進到店裡頭劈頭就問問店裡的幾位老人家,這鍋子可是「中國鐵鍋」?眼神中還帶有幾分得意;但看著幾位老人家搖著頭,心裡頓時涼了半截,老大爺們熱心得七嘴八舌起來,似乎正說明著大鐵鍋的用途。大爺們的這番解說,我自然沒心情多費精神翻譯,但正當帶著失落感踏出店外,其中一位老大爺,手中端著另一個鐵鍋,他說,這才是「中國鐵鍋」。



頗具戲劇化的轉折,讓我一度懷疑是老大爺們,編了個善意謊言來安慰我們,但經過大爺一番解說,還能說得出這「中國鐵鍋」,藉由海路流傳到印度的一段歷史,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中國鐵鍋」。這一刻,我們很滿意的相信,我們找到了。



這樣美好的結果,正是因為我們堅持才能得到的。

<在絲路找「茶」,樂此不疲>



絲路,算是個概括的稱謂。



這條被譽為歷史上最輝煌的路,曾經作為通商、軍事等用途,以通商角度來說,換個商品,除了「絲綢之路」,有人稱它為「玉石之路」,甚至也可以是「茶葉之路」。從商品切入,確實可以明顯感受到,東西文化相交影響的證明;就先從「茶文化」說起,走在絲路上,愛喝茶的我,老是帶有幾分私心,沿途找「茶」。像是到了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找鐵觀音、大紅袍;到了印度,找大吉嶺紅茶、也找道地、正宗的印度拉茶;到了伊朗,找伊朗紅茶;到土耳其,也不忘和土耳其紅茶來場邂逅。



喝茶,是從小跟著父親培養出的習慣,早上泡茶喝,晚上也泡茶,時常被朋友形容,就像是上了年紀的人一般;我當然不以為意,還樂此不疲,對我來說,「可一日無肉,卻不可一日無茶」。對茶,就是有種筆墨難書的情愫在,甚至出國拍攝節目,也不忘帶上茶葉和簡易的泡茶工具。結束一日工作後,在飯店泡茶和夥伴分享,是最輕鬆、愜意的一刻。而在旅途中看到茶,更帶點興奮之情,忍不住想嘗上幾口,不僅嘗茶味兒,也品當地茶文化的氛圍。



這裡談談讓我印象深刻,一試成主顧的印度拉茶。



走在南印度的街道上,遠遠望見不起眼的拉茶店,一位印度老先生,專注拉著手上的茶;嗅得到隨熱氣散發出陣陣的奶茶香,走近一瞧,裝著熱騰騰拉茶的杯子,嚴格來說並不講究,甚至看得出杯子在清洗過程中,應該是挺隨興的。雖然曾一度抗拒帶甜味的飲品,卻抗拒不了老先生的招牌笑容,和他專注製作拉茶的神情;姑且不論這杯茶好不好喝、衛不衛生,但至少肯定「誠意十足」。



頂著三十八度高溫喝下熱茶的瞬間,果然比傳聞、想像的甜度,還要甜上幾分;帶有熱度的甜味,甜到像是被突如其來的熱情,緊緊包縛住,壓迫到喘不過氣來。但激情過後,卻在心頭留下一絲淡淡的幸福,那是種會被輕易懷念、想念的味道。



既然是種讓人會想念的味道,在南印清奈的每個早晨,我們幾乎天天登門造訪,至少喝上一兩杯,老先生遠遠看到我們一行人,以笑容打過招呼,二話不說,先拉六杯拉茶等著我們取用,彷彿就像和老顧客般的默契。



這一刻,他的笑容顯得更加燦爛,還帶點驕傲;因為他知道他的拉茶,不僅征服我們的味蕾,也征服了我們的心。



絲路,這條商貿之路,交易的可能是絲綢或者是茶葉。而如今,我們交換著彼此的微笑,在喝茶的時刻。

<信仰的感動時刻>



走在絲路上許多國家,常被當地人問到,你信仰什麼宗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還是祆教?說句實在話,我全都信。依個人愚見,宗教一點都不科學,無法量化,許多宗教典故、神蹟,聽起來似乎都有點不太合邏輯,少了些真實性,讓人有距離感;但往往就在某個瞬間,時常會不經意地被觸動了內心的某條弦,足以讓自己融入,並深刻地被感動。但究竟是什麼感動了自己?是單純相信?還是專注地與你所選擇的信仰,來了一場心靈上的交流?



在土耳其塞爾柱小鎮附近山區,參訪了每年平均有超過百萬人次到此朝聖的「聖母瑪利亞小屋」;在相傳是聖母瑪利亞安度晚年的小屋中,感受這處聖地的魔力,由於是石造建築,甫進小屋有種冷冽的氣息,但這股氣息並非陰森,而是在空氣中增添了幾分潔淨。小屋空間不大,循著動線一步步緩行;雖然屋子裡同時擠進整排遊客、信徒,少說有數十人,但卻安靜到只聽得見腳步聲,而不規則的腳步聲,仍聽得出走得有那麼點小心翼翼;屋內陳設簡單,僅供奉著聖母瑪利亞像,一旁放置一根根未點燃的白蠟燭,出小屋時,遊客、信徒都會手拿一根,在屋外點起火,固定於燭台上,誠心祈禱。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見識到印度教已然成為當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滿天神佛的國度,信眾走到哪、拜到哪,拜得自然,也拜得虔誠;在尼泊爾待了二十多天,不禁也跟著拜起了濕婆神的林迦,拜著象頭神甘尼許,還拜見了印度教的活女神,不僅印度教的神話故事,聽得津津有味,拜印度教的神祇,著實也拜出心得,甚至回程時,還帶了尊象頭神,回家用自己的方式供奉。



到了印度,跟著佛陀與唐代玄裝大師的足跡,走進佛教聖地那蘭陀、靈鷲山,以及菩提迦耶,參與了一場佛教文化饗宴,親眼見證佛陀悟道、講經所在,更一探唐玄奘當年取經之地;身處如此場景,一幕幕重要的佛教傳承歷史,雖然只在腦海裡一掠而過,卻仿若親身經歷般的刻骨銘心。



無論是進到了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天主教教堂、佛教寺廟、印度教神廟等,總是能輕易地,被不同的信仰氛圍所包圍,信仰就像是一層層的保鮮膜,將人緊緊包覆、纏繞,頓時與世隔絕,或許當下聽不見上帝的感召、聽不見佛陀開釋、聽不見阿拉的呼喚,但卻能清楚聽見自己的聲音,那是一種能安撫情緒的一段對話,讓內心達到平和境界,同時宛如注入了一股能獲得重生的力量;感受信仰就是如此美妙。



產品簡述:

書名發現大絲路:小主播廖科溢的大冒險
作者廖科溢
分類生活風格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07/27
ISBN9789571363059
頁數264
語言繁體中文




☆☆☆本文皆引用自Yahoo網路購物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加入"我的最愛"喔!!^^☆☆☆

☆☆☆其他優質網站商品介紹☆☆☆











便宜.心得文.試用文.分享文行李箱/旅遊用品分享推薦.好用.推薦.評價.熱銷.開箱文.優缺點比較 彩妝 彩妝教學 彩妝課程 彩妝師 彩妝圖片 彩妝殿 彩妝品牌 彩妝批發 彩妝部落客 彩妝刷具 美妝 美妝部落客 美妝網 sim卡還原卡套 美妝大賞 小米 IPhone HTC 鋼化玻璃保護貼膜 保護貼 鋼化玻璃膜 M9 M8 M7 E8 IPhone6 IPhone5/5S 紅米NOTE 紅米2S 紅米3 美妝邦 美妝討論 美妝店 美妝評價 美妝教主 美妝批發 美容 美容丙級 美容討論區 美容乙級 富可視 inFocus M810 M320 M210 手機智能按鍵 智鍵 快捷鍵 快按鍵 隱形透明手機套 清水套 清水殼 清水套 iPhone6 plus 5s HTC M7 M8 816 S3 紅米 達通 美容展 美容膠帶 美容材料行 美容儀器 美容美體 美容床 美甲 美甲材料 美甲教學 美甲店 美甲師 美甲貼紙 美甲課程 美甲工作室 美甲圖片 美甲沙龍模特兒 模特兒經紀公司 模特兒寫真 模特兒衣架 模特兒英文 模特兒公司 模特兒選拔 模特兒走秀 模特兒資訊網 模特兒外拍網 show girl 大尺碼EAE30894C30FF5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q40cu08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